2024年12月26日,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。这一天,对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者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者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孙海林来说,是一个特别的日子。毛泽东思想研究者——孙海林展馆正式对外开放,孙海林六十多年收集的数千件红色藏品与市民游客见面。
像章里的红色记忆
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柏乐园的长沙雷锋博物馆,是湖南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,每年接待学生和游客约60万人次。最近,来这里参观的小朋友惊喜地发现,博物馆一楼新开辟了一个特别的展馆,馆内的数千件展品大都是跟毛主席有关的书籍、像章、雕塑、画像等。
步入展厅,左手边两栏四层整齐摆放的是四五百枚毛主席像章。这些像章材质多样、造型各异,大如杯口、小如银币。虽然经历了几十年风雨,但是保存完好,锃亮如新。
作为一种特殊年代的历史产物,毛主席像章不仅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峥嵘岁月,也成为了几代人的珍贵记忆。孙海林告诉记者,自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。在部队当兵时,别人发的、送的像章,每一枚他都像宝贝般珍藏好;有了工资后,他省吃俭用,一听说哪里有好的像章,就立马跑过去买。就这样,从最开始的寥寥几个,到多时他拥有近两千枚。
“收藏毛主席像章就是收藏一个时代。”在孙海林看来,当孩子们站在展馆里,面对一座座毛泽东铜像、一枚枚毛主席像章、一段段历史解读时,他们便接受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。“展出是为了更好的传承,这些红色藏品就是鲜活的教材,传承给下一代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”策展人余岁柏说。
图书中的赤诚初心
展馆里,有两面四层的展示架,展示的是孙海林的藏书和著作。细细浏览,大部分是不同年份出版的毛泽东主题图书,还有部分老一辈革命家的系列图书。
作为毛泽东思想研究者,孙海林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。在湖南一师工作时,他身兼多职,事务繁杂,只能用“挤”来对付忙,挤时间学,挤时间写。下班回家后,书桌、餐桌变成了办公桌,他伏案著书,经常通宵达旦。夏天酷热,只能将灯移到阳台上,就着昏暗的灯光写。读小学的女儿心疼父亲,便拿着蒲扇给他扇风降暑,驱赶蚊子飞蛾。
在一师工作的38年时间里,孙海林主编的专著、教材,发表的论文等达到3000多万字,获得省级奖以上的论文、专著有100多篇(册),如《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》为湖南并全国“八五”重点课题,获省级教育著作一等奖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。
由于孙海林积久成学、学识渊博、见解独到,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喜欢找他请教问题。无论是谁,他都热忱回应,毫无保留地传授指导。孙海林退休后,常有学生来看望他,有一次来了11人。除了跟学生交流,他还赠予图书,激励他们多学习多思考,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,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传承好湖南一师的红色基因。
老照片背后的故事
展馆陈列的老照片中,有一张摄于2008年的湖南教育厅直属高校关工委联谊会合影。
孙海林与关工委结缘于1992年。当年,湖南一师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,笔杆子过硬的孙海林被选为副主任,一干就是25年。2002年,他退而不休,仍兼任此职。期间,他主抓学生的写作和演讲。学生上交的每一篇稿件,他都会反复批改,亲力亲为指导。经他之手推荐的文章,都会被上级关工委采用并获奖。
2011年,按照部署,湖南一师开展“光辉的旗帜——学习青年毛泽东,庆祝建党九十年”主题教育活动。孙海林精心修改了活动计划,并推荐学习《青年毛泽东》。该书是一师校友高菊村主编的,孙海林与他素有往来,便请高菊村帮忙,以超低价为学校购买了400本图书;又诚恳邀请高菊村回母校作了两场报告,反响很好。
为了把主题教育活动引向深入,孙海林建议出版一本《学习<青年毛泽东>诗文集》,他主动出任主编。这本书不仅集纳了学生征文优秀作品40篇,还搜集了教师诗文稿24篇(首),孙海林都一一修改核准,十六万多字记录了活动成果,也助推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开展。
熟悉孙海林的人都知道,他干一行,爱一行;干一行,就一定能干好一行。2012年,在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20周年评优活动中,孙海林荣获“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一件件红色藏品的背后,镌刻的是孙海林的初心和坚守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:
图书脑袋一支笔,论著诗文近廿集。
壮志雄心依旧在,坚持三立不停息。
昼日春风拂蓓蕾,梦乡四世喜同堂。
毛研事业须承继,愿作人梯再远航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“人民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